第一章 热化学基础第一节 焓与焓变1. 焓与焓变的定义
焓($H$):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含的总热量。
焓变($\Delta H$):反应前后系统焓值的变化量,是我们在必修二熟悉的 $\Delta H$。
焓本身总为正值,但焓变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:
$\Delta H > 0$:吸热反应
$\Delta H < 0$:放热反应
打个比方,减肥就像是系统放出热量($\Delta H < 0$),而**增肥**就像是系统吸收热量($\Delta H > 0$)。
2.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:
$$\text{反应热} = \Delta H$$
这是高中阶段的默认前提,但有些题目会故意改成“任意条件”,来误导你。记住:
反应热等于焓变仅在等压条件下成立!
这是因为:
$$H = U + pV$$
其中:
$H$:焓
$U$:内能
$p$:压强
$V$:体积
等压条件下,焓变反映了能量的真实变化,因此等式才成立。
3. 焓变判断吸热/放热我们常用的判断方法:
判断方式
依据
数值
$\Delta H > ...
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1. 内环境的组成
体液:细胞内液(三分之二),细胞外液(三分之一)
内环境:细胞生活的直接接环境,细胞外液。血浆:血液的液体成分。组织液:血浆经毛细血管壁渗透形成的,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。淋巴液: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。
三者之间的关系:
2. 细胞外液的成分
血浆主要成分:约90%是水,其余10%分别是蛋白质(7%-9%),无机盐(约1%)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,包括各种营养物质、激素、各种代谢废物等。
组织液、淋巴液和血浆的主要区别:组织液和淋巴液的蛋白质成分明显较少。
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:细胞内液,体外(比如汗液、唾液、尿液)。
3.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
渗透压:
渗透压的定义: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。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。
影响血浆渗透压大小的因素:主要与无机盐、蛋白质的含量有关。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%以上来源于$Na^+ 、 Cl^-$。
人的血浆渗透压大小:37$℃$时,约770$kPa$,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。
酸碱度:人血浆的$pH$维持在7.35-7.45之间,含有缓冲物质$H_2 ...
原题浏览以下是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汇总,包括新高考I卷、II卷以及上海卷的原题内容 [ 来自(news.cctv.com) ]:
📝 全国新高考 I 卷作文题目: 阅读以下材料,结合你的联想与思考,写一篇文章。
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,可是心里直翻腾,开不了口。 ——老舍《鼓书艺人》
假如我是一只鸟,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——艾青《我爱这土地》
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, 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——穆旦《赞美》
写作要求:
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
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
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
不少于800字。
📝 全国新高考 II 卷作文题目: 阅读以下材料,结合你的联想与思考,写一篇文章。
“昨夜闲潭梦落花”“我欲因之梦吴越”“铁马冰河入梦来”……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,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。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,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,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。
如果有一天,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……
写作要求:
自选角度,自拟标题;
文体不限(诗歌除外),文体特征明显;
不少于800字;
不得抄袭, ...
题目1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转录和翻译过程,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:
(1)图1中R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___。图示转录的方向是________(填“从左向右”或“从右向左”)。
(2)图2过程不同于图1过程的碱基配对方式是_____________。图2过程中,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(填“从左向右”或“从右向左”),多聚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 。
(3)若图2表达产物由n个氨基酸组成,则指导其合成的mRNA含有的碱基数至少为__________(不考虑终止密码子)。
(4)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后发现,细胞核和细胞质基质中RNA含量均显著减少,导致叶绿体功能受到影响,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的性状受____控制。
答案:
(1)打开DNA双螺旋和催化RNA的合成 从左向右
(2)U—A 从右向左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(或多肽链)
(3)3n
(4)细胞核基因与细胞质基因
**选择原因:**自己做题的时候看到最后一个空毫无头绪,所以拿给大家看看。
题目2果蝇的灰身(G)对黑身(g)为显性,长翅(V)对残翅(v)为显性,两对 ...
日期: 11-1&3记录人: 袁子轩
第一,黑板没有什么不好擦的,本人都能擦。11月1号上午的课水了,毕竟下午放假,然后半天的值日生居然还要打扫地,希望本周六不用再来一次。
尽管每周来睡了六七八个小时,但是返校坐在教室里还是很困。幸好今天不用上托管,少点折磨正好可以补作业
今日如梦,彷佛落入一场细腻的诗篇,心中无尽的欢笑与惊喜交织在一起。每一个瞬间,都是时光赠予我们的礼物,值得我们将其珍藏。
无预告的惊喜潘信杰早些日子曾说,要回绵阳,邀我与鲜雨恒一同聚会。我心中自以为是,认为这不过是三人小聚,怎料昨日他突如其来拉我进群,惊觉——这次的聚会竟有七人之多!更有两位佳人同行!我的心情立刻涨得如潮水般汹涌。
群里讨论着各种安排,吃饭、娱乐、甚至连衣服的搭配也成了话题。可见,大家对这场相聚的重视,真如一场盛宴,心情激动难以言表。
参与其中的人有:
潘信杰 鲜雨恒 我自己 舒荣跃 陈治林 王思碧彤 钟晨珊
初见惊讶,心头微动晨曦初照,我匆匆而至,谁料到大家早已悠闲自得地准备好一切。此刻,我明白了:原来是我太过急躁。
陈治林的身影映入眼帘,瞬间让我惊讶——他怎么这么高!原本未曾在心里留意,见面一刻才发现,他比我想象中高得多。
彼此问候,低语悄谈,而我才听出几句关键话语——陈治林要穿女装!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,使我内心涌起了些许期待。
桌游初体验,脑力与情感交织接着,桌游的时光来临。我虽听闻过此类游戏,却始终未曾尝试,今天终于得以亲身体验。游戏中的世界,规则繁复 ...
《赧然的贼》听后感作为焦迈奇的粉丝,我听惯了他那些温柔成熟、打磨得细腻精致的作品。然而,偶然回到《赧然的贼》时,却忍不住露出会心的笑容。这首早期作品带着稚嫩的气息,却也洋溢着不加掩饰的真诚,像一幅未完成的素描,满载着青春的纯粹与美好。这种未经雕琢的质朴与少年心性,竟然带来了让我意外的感动与共鸣。
初听印象:青涩中的惊喜歌曲旋律简单明快,没有复杂的编排和过多的修饰,像是少年人未经雕琢的内心世界——既有天真,也有不安。但正因为这种纯粹的表达,反而让人觉得真实而贴近心灵。第一次听到副歌部分“我要偷走这一切送你好不好”时,我心头猛然一颤,立刻想起了那些年因心动而产生的悸动。
焦迈奇的演唱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腼腆,却又透着勇敢表达心意的冲动。这种微妙的情绪,不正是我们青春中喜欢一个人时最真实的写照吗?
歌词细节:偷走整个世界送你这首歌的歌词既有浪漫的幻想,又透出少年特有的顽皮与自嘲。焦迈奇用巧妙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,让整首歌既有趣味性,也具有很高的感染力。
比如“诗里躺满你的名字,偷走诗里的金句,好成为混世的才子”这句,带着可爱又自信的小炫耀。他仿佛在对心上人说:“只要能博你一笑,我愿意装作一个风流 ...
历史大事件纪年表(必修1)(部分)
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表
阶段
时间范围
主要内容
先秦
公元前2070年—公元前221年
夏、商、西周、东周(春秋、战国)时期,东周分为春秋(公元前770年—公元前476年)和战国(公元前475年—公元前221年)。
秦汉
公元前221年—220年
秦朝(公元前221年—公元前207年),楚汉战争(公元前207年—公元前202年),西汉(公元前202年—8年),王莽新朝(9年—23年)。
三国两晋南北朝
220年—589年
三国(魏、蜀、吴),西晋,东晋,十六国,南朝(宋、齐、梁、陈)和北朝(北魏、东魏、西魏、北齐、北周)。
隋唐
581年—907年
隋朝(581年—618年)统一中国,唐朝(618年—907年),安史之乱(755年—763年)。
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
907年—1368年
五代(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、后周),十国(吴、南唐等),辽、北宋、西夏、金,元朝(1271年—1368年)。
明清
1368年—1912年
明朝(1368年—1644年),清朝(1636年—1912年),鸦片战争(1840年)是近代史的 ...
这篇文章提到的:专辑《我的名字》和《泳池清澈见底》,微博焦迈奇
记得在初中的时候,有一段特殊的记忆,属于那个温暖的夏天。那时,焦迈奇是我的音乐常驻,他的歌声轻轻地陪伴着我走过了青涩的日子。我一直都记得他那可爱的笑容,还有每一首歌里透出的那份真挚与柔软。每当我感到孤单,或者是想着那个曾让我心动的人时,他的歌就像一只温柔的手,安慰着我,带着我走出内心的小小迷茫。《我的名字》与《恋歌》总是在那个时候响起,成为我青春记忆里最美好的旋律。
那个时候,焦迈奇的歌,像是我心底的秘密,是我青春的陪伴。每一首歌都仿佛在诉说着我的心情,“小时候,我的外婆家旁有条铁道,穿过了那年少的夏天我的暑假。”那条铁道,仿佛就代表着我的成长,我随着它慢慢地走向远方,远方是未知,是梦想,也是我心底最单纯的渴望。我从未想过未来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与复杂,那时的我总觉得,世界好像就这么简单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流逝,生活开始变得不同。逐渐地,我听不太下焦迈奇的歌了,取而代之的是Taylor的旋律。我开始放下那些青涩的情感,放下曾经单纯的自己。高中生活开始填满了我的每一个角落,课业、朋友、未来的规划,渐渐地,我忘记了曾经那些让 ..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